2015-12-23基坑支護方案有哪些?
對于基坑支護方案,大致可分為以下兩大類:
一、淺基坑的支護:
1、斜柱支撐:適于開挖較大型、深度不大的基坑或使用機械挖土時;
2、錨拉支撐:適于開挖較大型、深度不大的基坑或使用機械挖土,不能安設橫撐時使用;
3、型鋼樁橫擋板支撐:適于地下水位較低、深度不很大的一般黏性或砂土層中使用;
4、短樁橫隔板支撐:適于開挖寬度大的基坑,當部分地段下部放坡不夠時使用;
5、臨時擋土墻支撐:適于開挖寬度大的基坑,當部分地段下部放坡不夠時使用;;
6、擋土灌注樁支護:適于開挖較大、較淺(小于5米)基坑,鄰近有建筑物,不允許背面地基有下沉、位移時采用;
7、疊袋式擋墻支護:適于一般黏性土、面積大、開挖深度在5m以內的淺基坑。
二、深基坑的支護:
1、排樁或地下連續墻:適用條件:基坑側壁安全等級一、二、三級;懸臂式結構在軟土場地中不宜大于5m;當地下水位高于基坑底面時,宜采用降水、排樁加截水帷幕或地下連續墻。
2、水泥土墻:適用條件:基坑側壁安全等級二、三級;水泥土樁施工范圍內地基承載力不宜大于15KPa;基坑深夜不宜大于6m。
3、土釘墻:適用條件:用于基坑側壁安全等級二、三級的非軟土場地;基坑深度不宜大于12m;當地下水位高于基坑底面時,應采取降水或截水措施。
4、逆作拱墻:適用條件:基坑側壁安全等級宜為三級;淤泥或淤泥質土場地不宜采用;拱墻軸線的矢跨比不宜小于1/8;基坑深度不宜大于12m;地下水位高于基坑底面時,應采取降水或截水措施。
2015-12-23結構加固一般有什么方法?
結構加固的方法有很多,例如:
一、增補鋼筋:
植筋技術又稱鋼筋生根技術,在原有混凝土結構上鉆孔,注結構膠,把新的鋼筋旋轉插入孔洞中。此技術廣泛用于設計變更,增加梁、柱、懸挑梁、板等加固和變更工程。
二、粘鋼:
用粘結劑粘貼鋼板補強、加固的鋼筋混凝土結構構件,能大大提高其原設計承載力和抗破壞能力。
三、外包型鋼加固:
包鋼加固亦稱粘結外包型鋼加固法,鋼筋混凝土梁柱外包型鋼加固稱之為包鋼加固。當以乳膠水泥粘貼或以環氧樹脂化學灌漿等方法粘貼時,稱之為濕式包鋼加固。
四、結構托換
結構托換技術是指對原有影響建筑使用功能的承重結構采用改變受力體系的方法進行的功能改造,目的是獲得更大的理想使用空間。
五、加大截面
增大截面加固技術,也稱為外包混凝土加固技術,它是增大構件的截面和配筋,用以提高構件的強度、剛度、穩定性和抗裂性,也可用來修補裂縫等,這種加固技術適用范圍較廣,可加固板、梁、柱、基礎和屋架等。
2015-12-23基坑降水有什么方法?
1、普通明溝和集水井排水法:在開挖基坑的一側、兩側或四側,或在基坑中部設置排水明溝,在四角或每隔30~50m設一集水井,使地下水流匯集于集水井內,再用水泵將地下水排出基坑外;
2、井點降水法:單層輕型井點、多層輕型井點、噴射井點、電滲井點、管井井點、深井井點、無砂混凝土管井點以及小沉井井點等。
具體做法可參考基坑降排水資料。
2016-03-03樁長40多米的水下旋挖樁,沉渣厚度如何控制?
不確定是不是泥漿護壁旋挖樁,如果是的話,對沉渣厚度《建筑地基基礎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做出的規定:端承樁小于等于50mm,摩擦樁小于等于150mm。旋挖樁應對沉渣一般用專用清底平鉆頭,清一遍底,灌注混凝土前再測一下沉渣厚度如滿足要求,即可直接灌注,不滿足的話,還應采取泥漿泵正循環、氣舉反循環等方法二次清孔直至達到要求后再灌注混凝土。
摘自筑龍巖土工程網,轉載需注明出處!
2016-03-03鉆孔灌注樁樁頂冒水,冒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如何防治?
遇到過一次這種情況,當時我碰到的情況是這樣的,養護期到后從灌注樁中心位置往上冒水。當時原因沒有最終查明,應該是灌注質量有問題。當時我們的施工場地上部為6米厚的強夯層,下部為淤泥??赡苁怯倌嗟膽o處釋放,從樁中釋放出來了。這種分析也沒有得到驗證,僅供參考。
摘自筑龍巖土工程網,轉載需注明出處!
2016-03-03水下混凝土灌注樁發生堵管后應如何處理?
先將導管往上提高,再快速下放,突然停住 (漏斗中可加滿砼,導管不能拔出混凝土面)來回多提幾次,看能不能解決。但如果這樣還不成功的話可能會比較麻煩,曾經碰到過一次因混凝土中間等的時間太長而堵管,將導管拔出后再重新灌注,結合面處理不好會有夾泥的。
摘自筑龍巖土工程網,轉載需注明出處!
2016-03-03鉆孔灌注樁出現溶洞、流砂的有效處理方法
鉆孔灌注樁溶洞處理方法:
1、注漿預處理:根據設計要求,樁底頂板3倍樁徑深度范圍內的溶洞需要充分壓漿,將溶洞完全填充、充滿、樁底及樁身范圍內注漿加固約7天后,再進行樁基施工。
2、回填造壁法:對于一些溶槽、溶溝、裂隙、溶蝕明顯的蜂窩狀灰巖碎塊、全填充溶洞,該類溶洞當沖錘穿過覆蓋層或頂板時,鉆孔內會出現一些漏漿,在及時補漿的同時提起沖錘,拋填片石和粘土以及泥質強風化巖等,待孔內泥漿面基本穩定后,恢復沖孔;減小鉆機沖程(一般沖程為1~2m,每分鐘6~8下;遇溶洞時沖程可改為1m以下,沖擊頻率適當減?。?,利用鉆頭沖擊將其擠入溶洞及裂隙,成護壁和成孔工作。
3、灌注混凝土法:遇到較大溶洞時就要灌注C20混凝土封堵溶洞。利用導管將C20混凝土灌注到孔底,待混凝土達到初凝后再繼續鉆孔。灌注混凝土采用直升導管法灌注水下砼。導管上設漏斗,漏斗下設隔水栓。開始時漏斗中儲備足量的砼拌和物,其數量要保證在切斷隔水栓,首批砼灌注下去后,使導管下口埋入砼中1~3m。以后盡量采用連續快速灌注,砼拌和物通過導管進入已灌好的砼中,并始終保證導管口埋在砼中(控制在2m~6m范圍內)。讓灌好的砼頂托著上面的泥漿和水逐步上升。為使灌注工作順利進行,應盡量縮短灌注時間,使混凝土在同時間段完成初凝。
4、鋼護筒跟進法:
(1)對于較大單層無填充溶洞,孔口鋼護筒打入長度視灰巖頂板以上土層性質而定,如意受鉆孔內漏漿引起坍塌的砂層、飽和粘土層則鋼護筒要穿過易塌地層,或打至溶洞頂板頂面,鉆進過程應注意。
①根據地質柱狀圖掌握鉆進標高或沖擊聲判斷,鉆至距離溶洞頂部1~1.5m時,變換沖程,慢慢將溶洞頂板擊穿,防止卡鉆。
②在擊穿頂板時,迅速補漿,只有當漏漿現象全部消失后才能轉入正常鉆進。同時控制好沖程,以免鉆頭突然進入空洞,造成鋼絲繩斷裂。
③鉆頭穿越溶洞時要密切注意鋼絲繩的情況,以判斷是否鉆歪,如造成彎孔應回填重新鉆進。
(2)若為多層空溶洞或半空溶洞,采用多層單層鋼護筒跟進,第一層鋼護筒為孔口開鉆段,根據孔口地質條件,確保穿過易坍層,第二層鋼護筒待鉆至第一層溶洞頂板時,停鉆沉放第二層鋼護筒,第三層鋼護筒待鉆至第二層溶洞頂板時再將鋼護筒沉放至該層溶洞頂板。對于鋼護筒用幾層,在鉆孔根據地質資料對溶洞各層標高、填充物情況做好開鉆孔口直徑和鋼材備料,應盡可能避免坍孔后再采用多層鋼護筒。
①護筒內徑的選擇 最下層鋼護筒內徑應大于鉆孔樁直徑500px,同時外徑應小于上層護筒內徑250px左右,壁厚選擇12mm。
②施工步驟
a、測量放樣,正確放出樁位中心。
b、埋設護筒,鉆機就位,鉆頭對中,開鉆。
c、當鉆進至溶洞頂板之上1m左右時,沉放第二層鋼護筒至孔底,其中心與樁中心重合。
d、護筒間空隙及鋼護筒與溶洞底部間空隙使用碎石、水泥漿及粘土充填固結。
e、沖穿溶洞后,鋼護筒及時跟進,防止漏漿,并向孔內投放片石、碎石夾粘土,甚至投入整袋水泥堵塞護筒與巖面之間不能密貼的地方。
摘自筑龍巖土工程網,轉載需注明出處!
2016-03-03水下樁混凝土如何進場驗收,坍落度需要多大?為什么有些混凝土坍落度到了200mm也灌不下去?
塌灌度夠的話,就要檢查孔底沉渣、泥漿比重、以及導管距孔底的距離。特別是樁徑比較小的時候如果導管距孔底太近,確實比較難灌。
摘自筑龍巖土工程網,轉載需注明出處!
2016-03-03旋挖樁在鉆深至50米時中間30米處塌孔該怎么辦?塌孔嚴重的能否通過增加泥漿濃度?
第一個問題:要看塌孔嚴重不?不是很嚴重的話,就直接鉆到位,下籠、灌注。如果塌孔太嚴重,只有回填后靜置幾天再來了。施工中要特別注意泥漿的調配和泥漿液面的高度控制。
第二個問題:可以的,水頭差也要保證。
摘自筑龍巖土工程網,轉載需注明出處!
2016-03-03加固過程中用什么最好卸荷?如何卸荷?
加固一般都存在新加部分應力滯后的問題,為了使新老結構盡可能的共同受力,加固前盡量卸去原結構所承受的荷載是較好的方法。完全和精確卸荷可采用千斤頂反向加載;簡單卸荷可僅移去活荷載,并控制施工荷載。
摘自百度文庫,轉載需注明出處!
2016-03-03建筑結構膠為什么都是雙組分A、B組?單組分的施工不更為簡便嗎?
建筑工程所用結構膠對強度、耐久性要求較高。但受施工環境、條件、工藝所限,又要求結構膠必須常溫固化良好,有一定的操作時間(>30分鐘),貯藏條件不苛刻,有穩定保質期,單價也不能太高,這就將許多膠粘劑排除在外,目前只有雙組分的高分子預聚體較為實用。
摘自百度文庫,轉載需注明出處!
2016-03-03碳纖維加固與粘鋼加固能否互換?如何互換?
粘碳纖維和粘鋼粘貼形式、加固機理均較類似,本質上相當于增加構件配筋,在抗剪、抗彎加固中一般可以互相替換。如果碳纖維布抗拉強度設計值取為2000Mpa,鋼材(Q235)抗拉強度設計值取為200Mpa,可按照0.1mm厚碳纖維布相當于1mm厚鋼板的原則代。但應注意以下幾點:
A、碳纖維和鋼材彈性模量基本一致,但碳纖維的抗拉強度是鋼材的10倍左右,所以要充分發揮加固材料的強度,粘碳纖維需要加固構件產生更大的形變。也就是說,在小變形情況下,粘碳纖維加固應力滯后顯著,所以當構件承載力相差較多時,應優先選用粘鋼加固;
B、碳纖維和鋼材彈性模量基本一致,達到同樣的力值,鋼材截面要大的多,所以粘鋼加固提高構件剛度的幅度要超過碳纖維加固。也就是說,若補充同樣的抗彎能力,構件粘鋼加固的撓度、裂縫寬度小于粘碳纖維加固的;
C、鋼板上可以焊接錨筋,也可鉆孔設植筋錨固,所以錨固方式較粘碳纖維靈活;
D、碳纖維輕、薄,施工簡便,同樣工程量,施工工期約是粘鋼的40%。
E、碳纖維和鋼材相比,屬惰性材料,不銹蝕,也不易被有害介質腐蝕,在惡劣環境下耐久性好。
摘自百度文庫,轉載需注明出處!
2016-03-03框架結構邊緣梁、邊緣板負彎距承載力不足如何加固?
解決問題的關鍵在于如何實現端部可靠的錨固。此時不宜采用碳纖維加固,可用粘鋼加固,方法如下:
1.鋼板前端焊接等強鋼筋,在柱上或梁上鉆好孔,深度不宜小于15d,粘貼鋼板的同時錨固鋼筋。
2.在柱上或梁上設置好錨板或鋼圍套,將鋼板與之焊接,然后將結構膠灌入或塞入粘貼部位。
摘自百度文庫,轉載需注明出處!
2016-03-03植筋時如何確定鉆孔孔徑?對混凝土強度有什么要求?
鉆孔孔徑可按較鋼筋直徑大4~10mm選取,小鋼筋取低值,大鋼筋取高值,孔徑宜大不宜小。
除非設計錨固力較小,砼強度等級不宜低于C20,否則應采取附加措施。如增加錨固深度、加密箍筋等。
摘自百度文庫,轉載需注明出處!
2016-03-03工程加固主要原因?
分類
|
損壞原因
|
損壞現象
|
材料因素
|
水泥質量不合格或選擇不當
|
1、 水化熱過大引起溫度應力,導致混凝土開裂;
2、 含堿量過大遇膨脹性集料發生反應膨脹;
|
砂石質量不佳
|
1、 泥量高引起強度不足;
2、 海砂含鹽量高引起鋼銹;
3、 硬性集料引起膨脹損壞;
|
設計因素
|
安全度不足
對環境作用估計不足
|
1、 超過設計載荷使結構開裂或變形;
2、 意外載荷作用而破壞,如雪載荷、灰塵載荷;
3、 設計中出現錯誤;
|
使用因素
|
1、 經過一定使用期后,由于技術改造,需要增加荷載或擴大柱網,改變使用功能;
2、 遭受水災、風災、火災及地震等災害,使結構構件遭到破壞;
3、 地基不均勻沉降;
4、 既有建筑物的抗震加固;
|
施工因素
|
配料不準,攪拌不均
|
1、 混凝土強度不足;
2、 均質性差;
|
澆灌振搗不實或攪拌時間太長,留有施工縫
|
1、 混凝土不密實、有蜂窩、孔洞;
2、 沿施工縫滲水;
|
保養不好
|
1、 初期養護不好而開裂或表面失水疏松;
2、 早期受凍;
|
配筋偏差
|
1、 鋼筋位置不當,承載力下降;
2、 保護層不足;
|
模板變形或漏漿
|
1、 構件表面有麻面;
2、 結構尺寸不準;
|
環境因素
|
凍融循環作用
|
凍害(開裂或表面損傷)
|
腐蝕介質作用
|
1、 混凝土腐蝕損傷;
2、 鋼筋銹蝕;
|
碳化
海水、海風作用
|
1、 混凝土腐蝕;
2、 鋼筋銹蝕;
|
摘自百度文庫,轉載需注明出處!